张立祥参加“红韵铸魂,岐黄承新”中医药文化与人文社科交叉创新共建行动启动仪式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系统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强化党建引领学科融合发展,4月24日,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图书馆联合开展“红韵铸魂,岐黄承新”中医药文化与人文社科交叉创新共建行动启动仪式。学校党委书记张立祥出席并讲话。
张立祥代表学校党委对共建活动的顺利启动表示热烈祝贺,对共建单位精准对接学校发展目标,积极探索创新路径表示高度赞扬。张立祥指出,此次共建活动以“中医药文化+思政”“中医药文化+人文社科”为切入点,搭建集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交叉融合、协同创新于一体的创新平台,为推动党建+业务融合开创了良好局面,是落实“两个结合”重要论述、推动中医药特色发展的生动实践。并对共建活动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把握机遇,以特色优势筑牢发展根基。要深度结合齐鲁文化与儒医精神,深耕“红岐育人”特色品牌培育,提升成果培育层次,打造具有辨识度的品牌文化,推动中医药文化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形成兼具传统底蕴与时代特色的发展格局。二要协同创新,以交叉融合激发发展动能。聚焦“大团队、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建设目标,通过深度整合四家单位的学科资源与专业特长,构建起跨领域协同创新体系。围绕中医经典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融合、数字人文技术的前沿应用,以及古籍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等重点领域,组建联合攻关团队,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鼓励各单位依据自身研究特色,建设专业化实验室与研究室,积极引导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着力在重大科研成果突破、智库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学术研究向更高水平迈进。三要担当使命,以特色发展助力“双一流”建设。面对区域高等教育竞争压力,要立足中医药文化的跨学科价值,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协同发展,在中医药生活化实践、廉政文化数字馆建设、红医精神传承等方向持续深耕,通过系统性规划与持续性投入,为学校中医学科冲“A”、实现“双一流”建设目标注入强劲的文化动能。
启动仪式上,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图书馆四家单位负责人分别围绕学科协同、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方面交流发言,分享创新性共建思路与合作规划,并现场签署共建合作书,明确在科研创新、文化传承、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同时举行中医学院思政导师聘任仪式。
此次共建行动标志着“党建引领、学科交叉、资源共享”协同发展模式正式启动。未来,四家单位将以“红韵铸魂”为引领,以“岐黄承新”为使命,在中医药文化现代阐释、思政育人品牌打造、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等领域开拓进取,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和中医药传承创新贡献智慧与力量。
党委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纪委相关负责人,中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医文献与文化研究院、图书馆相关人员、教师代表,中医学院部分党支部书记参加此次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