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至19日,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中医基础理论分会、中医药现代化共同体、贵州贵安精准医学研究院、贵州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联合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第三届第12次学术年会暨中医药现代化共同体第一届第2次学术会议”在贵州省安顺市贵安精准医学研究院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国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杨荣臣、山东中医药大学校长武继彪、黄家医圈当代传人黄传贵、浙江省健康系统工程研究院院长秦兆虎、贵州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汪浩、贵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于浩等来自全国各地中医药院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等40家单位共350余人。会议由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基础理论分会秘书长、山东中医药大学魏凤琴教授和中医药现代化同共体秘书长何春生共同主持。
学术交流以特邀报告、主题报告、学术报告及与会代表现场填写专家共识征求意见稿等形式,就中医基础理论及中医药现代化领域所关注的问题开展论述与讨论。
特邀报告专家有:饶子和院士和黄传贵院长
中科院饶子和院士在特邀报告《结核杆菌中中药分子机器》中介绍饶子和研究组在结核杆菌病毒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解密了结核杆菌不同结构在双链DNA中的复杂结构和作用,通过对病毒结构的精准阐释,导向新药研发。饶院士在DNA水平动态展示病毒结构,给与会代表带来视觉冲击与震撼的同时也给中医基础理论研究和新药研发来带新的思考与启发。
全国政协委员,黄家医圈当代传人黄传贵院长在特邀报告《中医药学在我国医学中的地位及发展》中首先强调中医药现代化是我们中医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责无旁贷的义务;中医在我国医学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因为中医是我们的国医、是我们的文化、是我们的自主知识产权和名片等等;中医药现代化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中医现代化、为什么要现代化、怎样现代化的问题;中医现代化的研究要有历史发展观,重视民间医学,民族医药研究,重视经典理论;中医现代化要重视中医学术语言的表述、中药的作用机制等。
主题报告专家有:乔明琦教授和张耀洲教授
乔明琦教授在《肝脏象现代研究与现代中医肝脏象理论创建》主题报告中指出:探索并揭示“脏象活体结构与其功能机制”,为建立“本质阐明”现代中医理论积累充分科学证据。依据肝脏象现代研究系列重要发现,参照前期提出的新理论创建的遵循三个理论前提(桥梁原理、理论检验符合演绎逻辑、理论研究与评价遵循学术规范)、“五步曲”共性规律及“内部相洽与外部相容”评价标准,创建“现代肝脏象理论”,使其发挥科学理论作用与价值,为中医药现代化提供急需的理论支撑与研究向导。强调了关于中医基础理论作为基础理论学科的发展,必须遵循一定规则,明确基本的常识与逻辑。
张耀洲教授在《中医药发展国际化与传承的思考》主题报告中指出生命的过程主要是围绕雌性激素和雄性激素的代谢过程展开,根据新的检测体系来诊断该激素系统中酶和底物的变化来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新的以酶为中心的制造药的方向和给药体系,形成以精准个体治疗为目的的新的医学架构,为新药开发指出一个未来的方向,为深入理解阴阳理论内涵提供新的思路。
学术报告专家学者有:山东中医药大学孙广仁教授、江西中医药大学章文春教授、贵州中医药大学赵博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黄熙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李可建教授、贵州省现代中药材研究所副所长吴明开、辽宁中医药大学朱爱松教授、河南中医药大学司富春教授、浙江中医药大学张光霁教授、广州中医药大学敖海清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代玄烨教授、贵州师范大学张传博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刘舟副教授、吉昌回族自治州中医院何复东主任、福建中医药大学朱旭、北京中医药大学刘珍珠、甘肃中医药大学安东等。
参加学术报告的专家学者先后就中医理论研究的任务目标和创新思路、气论是完善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关键、“女子以肝为先天”理论与女性抑郁症的发病分子机制差异、应激或TBI+应激:选择哪一种模型研究疏肝、系统评价在中医药中的应用、白及生态栽培与精准扶贫、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临床中和思维、桥本甲状腺炎的证候分布和方药证候规律研究、中药肿瘤瘀毒互结致病理论的基础研究、从细胞自噬探讨“肝主疏泄”的功能定位、道地药材的发展研究、中国被毛孢和蝙蝠蛾拟青霉共发酵黄芪菌质对2型糖尿病病小鼠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中医学基础双语教育模式、中医生理病理状态下阴阳表现物质基础、再议“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从中医神魂魄理论探讨梦之产生机理、基于天地解读五行关系等不同学术领域做了学术报告。大会围绕报告内容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与交流。
本次会议是一次学术盛宴,既有医学领域学者带来的前沿学术,也有传承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亦有中青年学者呈现最新研究成果及创新思想,为大会学术交流注入鲜活血液。与会学者普遍认为本次学术交流会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次创新,在优酷、爱奇艺网同步直播,截止发稿时,点击量近15万次,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中医药理论研究成果的又一次检验和总结,也必将对今后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和中药现代化起到促进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