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创新融合“三大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
山东中医药大学立足中医药院校特色,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思政教育为引领,大力推进理论实践课堂、社会实践课堂和线上实践课堂“三大课堂”创新融合,三环联动,有效连接了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活“小课堂”,让思政教育“新”起来
一是发挥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医药优秀文化的育人功能,建设课程思政优质课程、组建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立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机制。在全校实施“思政公开课”,搭建网络思政课程“云课堂”,连续四年举办“京鲁杯”课程思政教学大赛,开展学生思政知识答辩会,组织线上收听收看“同上一堂奥运思政大课”、爱国电影等,推动知识育人和思政育人协同并进,实现思政课堂向第二课堂延伸。
二是推动建立学校党委书记、校长带头抓思政教育机制,紧扣党史学习教育、建党百年、当下国内外形势、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成就、“十四五”时期重要战略机遇期等主题,推进党员干部、广大教师进课堂、进社团、进宿舍、进食堂、进网络,合力挑起“思政担”。教育引导学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伟大的抗疫精神,厚植爱国情怀、传承大医精诚。
走进“大课堂”,让思政教育“动”起来
一是实践内容模块化。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广泛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思政教育搬到更广阔的社会大课堂。以脱贫攻坚历史性成果为现实教材与实地实践观察相结合,2021年暑期组建443支涵盖历史成就、依法治国、科技支农、教育关爱、文化艺术、爱心医疗、美丽中国、理论普及等多层级的社会实践队,前往江苏、福建等5个省份和省内16个地市广泛深入开展特色社会调研。
二是实践项目品牌化。聚焦“乡村振兴”“三下乡”等实践育人精品项目,重点打造“红色研学”等系列实践育人品牌。2021年暑期组建12支希望小屋专项实践团针对“希望小屋”儿童进行帮扶活动。积极转化研究成果,探索创新解决方案,形成系列调研报告80余篇,经验总结并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和实效性建议。
三是实践机制全程化。建立“企业+专业+就业”的实践育人指导团队,开展“青鸟计划”实践专项活动。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基层服务岗位和生产研发一线,开展社会实践、企业实习、兼职锻炼。全校范围内出台《山东中医药大学“青鸟计划”帮扶活动实施方案》,以实习实践、高质量就业和校地合作为支撑,建立困难毕业生就业精准帮扶台账,组织学团干部与困难学生结对,精准摸排困难毕业生需求,引导就业观念、做好技能指导。1000余名青年学子通过“青鸟计划”返家乡参与实习实践,积累工作经验。
拓展“线上课堂”,让思政教育“实”起来
充分用好用活传播渠道、手段和平台,搭建打造网络思政课程“云课堂”,通过5大线上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培训。开展网上帮扶教学,远程提供社会实践关爱与帮扶。暑期组建52支党史学习实践团,共计482名青年学生,累计社会实践时长572天,通过实地挖掘红色故事、访谈红色人物、追溯红色记忆、开展红色宣讲等方式,线上线下宣传红色故事,重温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组建196支乡村振兴实践队伍,在进行乡村调研的过程中开展基层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中医药院校优势,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针对农村基层开展义诊服务、中医药文化科普、中医预防保健的治未病思想和急救知识宣讲、对省内部分道地药材提供种植、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提出适宜当地土壤条件的中药材种植项目,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学习强国、中青网、创青春、中国共青团杂志等100余家新闻媒体报道学校大学学生实践情况累计100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