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不懈是成功的不二法门
———记2020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闫文丽
闫文丽,女,1998年12月出生,共青团员,中医学院2016级中医学(5+3)(扁鹊班)专业01班学生。获得学校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荣获校级“优秀学生”等称号,2020年获国家奖学金。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转眼间,闫文丽在学校已经度过第五个年头,从一个初入校园对中医懵懂迷茫的小女孩,蜕变成为一位坚定不移的中医追梦人。手起针落,一次次勤奋练习,一本本经典书籍的学习,在日积月累中迸发出更强大的力量。五年里,她从一个个小目标出发,坚持不懈,勤奋刻苦,踏实坚定地不断向理想迈进。
学业本位:明确方向,坚守热爱
悠悠药草飘香,簌簌金叶鸣秋。2016年,秋色朦胧,带着对中医药学的憧憬,闫文丽走进了山中医的校门。第一个学期就在这种朦胧憧憬中,迷茫而局促地悄悄流逝。直到第二个学期,学校新开设了扁鹊班预科班,旨在从中医学八年制的学生中选出拔尖人才进行特色、创新化教学,根植于中医经典,培养当代的“小扁鹊”。这对闫文丽而言是契机,也是挑战,她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尝试。为了通过选拔,她每天都坚持早起早读,背诵经典,不断夯实基础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顺利通过考核。也正是在扁鹊班里,闫文丽真正爱上了中医,也对未来有了新的目标和方向。
第一届扁鹊班的学习任务比较艰巨,课程进度也会稍快于普通班级,这意味着学生们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这种压力之下,闫文丽并没有退缩,反而更加坚定了学习中医的决心。面对晦涩难懂的专业课,她细细咀嚼,每天及时复习课堂上讲的内容,慢慢积累,从重点开始延伸,有时候一下午只能看一个章节,但她会真正把知识点吃透,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而非死记硬背。正因如此,每次期末考试闫文丽都能从容应考,并屡次获得优异成绩。
闫文丽在医学的道路上慢慢摸索,珍惜每一次知识讲座,认真阅读一本本中医经典书籍。“选择了就坚持到底,坚持就有收获。”这是闫文丽内心的坚持,或许在心里认定中医的那一刻起,她就已经准备好为之奋斗终生。
学术本心:知行合一,勤于临床
药王孙思邈曾说:“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闫文丽明白,想要学好中医,在学习经典的同时也要注重临床实践,活学活用。
每到假期,闫文丽就会跑去医院见习,在完成老师分配的各项任务的基础上,主动向老师询问问题,主动要求跟诊,积极的表现和出色的能力也让老师开始注意到这个优秀的小姑娘。在跟诊时老师会主动告诉她病人的情况,摸完脉之后也会让她试着去摸一摸,在提问问题的同时给她讲解许多实用知识,因此她总能学到更多东西。见习记录本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迹,足以看出她对知识的渴求和对梦想的执着。闫文丽知道,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只有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机会,才能真正有所收获。
大三那年暑假,闫文丽到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见习,也正是这次经历让她对针灸产生了独特的兴趣。见习时,她积极动手操作,学会了腹针、艾柱灸等技能,她还自己对照着穴位书和模型,拿自己练手慢慢摸索练习,在实践过程中对书中的内容也有了新的感悟和思考。她利用假期时间,模仿《黄帝内经》中的药熨法,配合针灸,为姥姥治疗腿疼,颇有疗效,并根据自己在实践中的思考写了《<黄帝内经>中药熨法治疗寒痹的实践与创新》一文,收录于学院刊物《齐鲁杏苑》中。
在闫文丽看来,“学”与“术”并不完全独立,而是将学运用于术,让术充实所学,以达到学术合一的目的。如今她也真正践行了这句话。
学以致用:目光放远,突破自我
在今年的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中,由我校学生组成的中医学专业赛道代表队在比赛中荣获银奖。当大家在为学校取得的成绩而骄傲时,殊不知这是一只从去年就开始奋力备战的精英队伍,作为此代表队中的一员,闫文丽也为之付出了无数心血。
“大概有五个月都是在技能中心度过的。”这次比赛对她来说,是对专业基础课的一次全面整合,被选为参赛备选人后,每周都要进行理论和实践的考试并进行排名。这场残酷的拉锯战持续五个月之久,每周的成绩筛选都是一次考验,最终确定只有6人可以代表学校参赛。经过不懈努力,闫文丽在80多位备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正式队员。赛场上她与队友们配合默契,代表学校取得了优异成绩。
此外,闫文丽还参加了由北京中医药大学诵明书院举办的全文背诵《伤寒论》比赛。每天固定四个小时背诵,两个月坚持不懈的准备,她最终突破自我,用29分12秒背诵下398条条文。闫文丽认为,背诵《伤寒论》原文不仅仅是为了参加比赛,更可以以赛促学,帮助自己更深一步理解中医经典知识,可以更好地与临床经验相结合。
正是在这些全国性的平台上,闫文丽不断突破自我,增长了见识,也开阔了眼界,对未来规划也更为明确。
五年来,闫文丽一直坚持着对中医的热爱,坚持为热爱而忘我地努力,坚持突破自我,不断成长。她始终相信,坚持是成功的代名词,自己的中医道路也因为坚持而愈加坦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