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招生信息 >> 正文

学校专业问答|中医学

发布时间:2021-05-14 | 作者: | 阅读次数:

学校专业问答|中医学

    Q1:你将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中医学专业主要培养的是中医临床人才,以及从事中医科研和教育的人才。我们在培养中设置了中国文化课程模块,为学生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设置了中医基础模块、中医经典模块、中医临床模块,配合中医综合实践课程模块,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诊疗能力;设置了基础医学模块和临床医学模块,培养学生西医临床诊疗能力,此外,我们还设置了许多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验、单独设置的实验课程,以及中药鉴定、炮制、针灸、推拿系列实训,见习、实习等内容,不断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

    整个培养体系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Q2:你将要学习哪些内容?(专业的培养体系)

    主干课程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西医内科学、西医外科学总论等。中医源于临床实践,我校中医学专业还安排了中药辨识、中药炮制、针灸、推拿等系列实训课程。

    紧紧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我校中医学专业主干课程广泛推进教学改革,普遍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积极采用最新的教学模式——对分课堂,方剂学、中医内科学等课程则采用PBL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启发学生思维;设置自主学习时间,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体现个性化培养,最大程度挖掘学生潜质,中医学专业制定了专门的鼓励政策,设立“助教、助医、助研、助管、助建”岗位实践平台,建立双向选择机制,尊重学生兴趣,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帮助和支持,促进本科生“早进学科、早进实验室、早进项目、早进课题”。2015年,我校中医学专业的3名同学获得2015年全国《黄帝内经》大赛一等奖。

    Q3:中医学专业学习的难点以及解决方式?

    中医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总结于临床实践,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是其思维方式。中医学强调人本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均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疾病的产生与其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中医学治疗疾病需要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强调个性化治疗方案。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这种思维,我们开设了《中医学导论》,以及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穿插中基解剖知识竞赛、岐黄杯专业知识竞赛等专业活动,将中医学课程有机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形成中医思维。

    Q4:你为什么要报中医学专业?(专业的发展前景与人才需求状况)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医因其崇尚自然、注重整体的医疗理念和特有的临床优势得到了我国乃至全世界更多国家人民的认同,习近平主席曾把中医药比喻为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来说明中医的重要地位。据英才网联旗下的医药英才网最新数据显示,社会对中医科医师需求量逐年增长。医药英才网资深招聘顾问指出,中医科医师工作稳定,而且在行业中属于“越老越值钱”的职位,有经验的人才深受重视。

    近年来,国家也越来越重视中医在医疗卫生体系中的作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包括《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在进一步规范中医人才培养的同时,也有力推动了中医人才培养进程,不断促进中医事业和行业向前发展。

    Q5:你为什么选择我校中医学专业?(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1958年,建校伊始,我校即设立了中医学专业。历经近60年的发展,我校中医学专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逐渐形成了学术积淀深厚、人才培养特色鲜明、教学改革成效显著的优势与特色。

    我校中医学专业已建设成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教育部首批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山东省首批特色名校重点建设专业,2015年成功申报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项目,以及教育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3个试点改革项目。

    我校中医学专业拥有国医大师2名,全国优秀教师7名,省级教学名师5名,省级教学团队6个;建成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级重点学科35个;建设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我校中医学专业在设立之初,即汇聚了刘惠民(曾作为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及其他中央、省市领导人保健)、周凤梧、李克绍、徐国仟、周次清、张珍玉、刘献琳、张灿玾、张志远等老一代名医、名师。为传承名医名师学术思想,我们建设了37个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我校曾在中医学专业内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少年班”、“全科医学班”、“传统中医班”、“针推外向班”等教改试点班,取得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探索了中医人才多元化培养新途径,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及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

    其中,中医学专业少年班获1989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传统型中医班获2009年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中医全科医学方向班成为“山东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2009年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Q6:畅所欲言议专业(大家心中的中医学专业)

    ——名教授心中的中医学专业

    鲁西南黄河岸边的小村,是我出生成长的地方。村医诊病摸脉的神奇及抓药、包药的技艺,在我年幼心中埋下了学中医的种子。1982年高考,我以437分的较高分,第一志愿报考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传统、优势、热门、招生人数最多专业——中医学。学校的“以文化人、厚重基础”的教育观,教师们“德术并重,传承创新”的质控观,诱掖着一代新的名师名医成长。学业五年,我从一位数理化的知识生,成了一名拥有中医学理论体系并具有初步实践技能的大学生,毕业后分配到沂蒙山区的县中医院工作。二三年后,本人主管科室运用中医、中西医结合方法,在治疗脑血管病方面获得了较好效果,在当地及周边区县有良好的声誉。“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1991年、1999年分别攻读了母校中医学温病学硕士生、中医基础理论博士生。硕士毕业,留校任教,从事中医教学、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的中医教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中医学学士、硕士和博士,他(她)们在国内、外不同的工作岗位担当着中医医疗、中医养生保健等工作,为人类健康福祉贡献着自己的力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医理论联系临床实践,是培养中医学专业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故医教结合,是中医学专业教师们的职业特征。我们开展的中医外感热病方药研究,对于临床上发热、咳喘、泄泻等病人,尤其是西医久治不愈的患者,中医优势突出;中医外感方药指导内伤病,如脑病、癌症等治疗,效果明显。所在学科协同开展的中医药抗病毒研究走向了国际化,中医健康管理学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

    中医学专业的知识体系不仅承载着中国医学,更蕴涵着中华文明、中华文化。中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治疗观,也是齐鲁文化,儒家思想“和”、“合”理念体现。“胆大心细,智圆行方”是中医学人的基本素质,拥有了系统的中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具备了为百姓、自身及家庭人员健康维护的本领,更重要的是中医思维能让人慢慢成为“仁、义、礼、智、信”的执行者、传播者和担当者。

    ——张思超教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健康管理学”学科带头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团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济南)专家组成员,中华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委,山东省第九届青联委员,济南市科学健康进机关专家服务团特聘专家。

    ——在校生心中的中医学专业

    这个地方,有许多名师,有许多良友。我们从中基、中诊、中药、方剂等基础课快速了解和认识中医,在内经、伤寒、金匮、温病等经典课中探求中医理论与临床的根本,在内外妇儿针灸等临床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临床知识和技能,还有各种西医基础课给我们更加宽广的视角。名医堂跟诊提供了体验传统中医诊疗模式、接近临床、增长见识的平台。中医学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勤求古训、博览众书,不断归纳与总结,并且多临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要成为一名明医,必须付出汗水。但是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里热诚欢迎大家加入中医学院,一同在成为明医的道路上努力!

    ——大四学生高国栋(全国“黄帝内经”大赛一等奖获得者)

    转眼间,进入中医学七年制专业学习已是4个年头,回想起4年的点点滴滴,我很庆幸当初的选择。“5+2”的专业培养模式,虽然没有了考研的压力,但学院和老师对我们专业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要求很高。中医学是门学用结合性很强的医学,此培养模式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课余时间让我们阅读背诵经典、研读医案,而且还有校医院中医门诊让我们更早的接触临床。希望热爱中医并有志于为中医学的发展与复兴尽自己绵薄之力的同学选择这门专业。

    ——2012级中医学七年制刘婷婷

    ——中医学最吸引我的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它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独特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及辨证论治。作为中医学的学生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也要在“师带徒”的传承模式下慢慢积累临床实践经验,同时都应秉承“大医精诚之心,全心全意地为患者服务。青衿之岁,高尚兹典;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为了中医药事业的伟大复兴,让我们共同努力吧!

    ——2012级中医学七年制孙建一

    ——我校毕业生心中的中医学专业

    中医学为我校经典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师资力量强大,校园学风浓厚。在校期间,学生不仅可以徜徉于浩瀚的中医海洋,学习经典中医古籍知识,建立扎实的中医学基础功底,还有机会跟随中医大师,在临床一线随诊抄方,近距离感受中医的魅力。更有周易、道家、儒家等国学传统知识讲座,太极拳、太极剑、梅花桩等特色社团,全面提升人文素养。传承中医学民族瑰宝,品味传统文化中的人生智慧,我喜欢中医学专业。

    ——2007级中医学七年制毕业生刘媛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