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学子风采 | 向阳而生走进医学的星辰大海 ———记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焦欣怡

发布时间:2022-10-26 | 作者: | 阅读次数:

向阳而生走进医学的星辰大海

———记2021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焦欣怡

焦欣怡,女,2000年1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医学院2018级中医学(五)(全科医学)专业01班学生。曾任创意中医协会会长,副班长。主持并结题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一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一篇,获第十五届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等奖、第六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铜奖等奖项。荣获校级“优秀团员标兵”“优秀学生干部”等称号。现已取得推荐免试攻读北京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资格。

“中医可以治愈很多人,也可以影响很多人。”这是焦欣怡对中医的认识。出身于中医世家的她,自幼深受中医文化的熏陶和慈严并重家风的影响,坚定了她要做一名医生的信念。2018年夏天,满怀梦想与憧憬,焦欣怡走进山中医,开启了中医求学之旅。“学习力、行动力、团队协作力”是她大学生活的生动诠释。在求学路上,焦欣怡用自律与热爱拼搏出累累硕果,在充实自我的同时,演绎出属于自己的别样精彩。从自发到自觉,从自律到精进自幼沉浸在中医文化的氛围里,焦欣怡对中医诊疗也有着特殊情愫。儿时,父亲接诊了一位严重烫伤的病人,“那位患者烫伤十分严重,去了许多大医院都没有治好,最后父亲利用家里祖传的烫伤药膏和相关药物配伍使他痊愈。后来,两个人还成为无话不聊的好朋友。”看到许多病人在中医治疗后逐渐康复,焦欣怡的内心不由热血澎湃,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可以站在病床前救死扶伤,让患者的脸上重获笑容。为此,焦欣怡默默下定决心:长大一定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自此,只要有时间,她都在父亲身旁跟诊,学习中医基础知识,加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日积月累,在进入大学前,焦欣怡已经掌握了一套针灸推拿的好手法。

可是,步入大学后的学习生活远没有想象中得心应手。当庞杂拗口的中医经典条文跃然纸上,焦欣怡一时间无从下手,不知所措。《伤寒杂病论》内含不同诸家的众多解释,极尽相似的开头与艰深晦涩的文言词句对于初学者来说很有挑战性。“我觉得学伤寒杂病论更重要的是去理解,通过理解内容去背,效率会提高很多。”焦欣怡说。为此她严格要求自己,基础的预习复习已成为必修课,上课与老师互动的机会于她而言分外珍贵;遇到不懂的知识点,焦欣怡会仔细做好记录,抓住机会询问老师直至全部理解。课下,她还会反复查阅老师的伤寒论注解,并通过网课加深理解,直至融会贯通。当被问到面对如此枯燥乏味的中医知识是如何坚持下来时,焦欣怡坦言是来自爷爷的榜样力量:爷爷是一名退休多年的军医,但直到现在,爷爷依然坚持做中医笔记,翻阅古书,家里的书柜中整整齐齐地排列着爷爷从医至今的诊疗记录。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焦欣怡也渐渐开始翻阅相关书籍,从自发到自觉,用心研读,并不觉晦涩。

中医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思维框架、体系划分是焦欣怡每日的必备功课。清晨的阳台、空旷的中心湖、深夜的图书馆,每一个地方都见证了她伏案学习的身影。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最终焦欣怡获得了学业成绩在年级排名专业第六、绩点4.29分的优异成绩。也正是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博览群书的积累,让她对中医知识的难点、创新点有了更多思考,今年的研究生面试时,她的意向专业学习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不谋而合,生动诠释了“付出与回报成正比”。科创“小白”逆袭:斩获国家一等奖“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焦欣怡明白,医学的学习更加注重将理论付诸于实践的过程。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受邀加入师姐的科创团队,对于未曾接触过科研创新比赛的她来说,过程可谓艰难曲折。在第一次答辩时,焦欣怡由于紧张加之日常习惯导致语速过快,使得答辩效果并不理想。为了杜绝这种现象再次发生,自此之后,她会在每场比赛答辩前进行录音练习,反复地修正自己的语速语气,直至效果达到最理想状态。

大三时,焦欣怡偶然发现,骨折外固定板作为中医手法复位以及西医手术治疗后的必备产品,可避免频繁更换药物拆卸外固定产品造成的骨折二次损伤。通过寻求相关任课老师的帮助,查阅大量资料,对市场现有产品优缺点对比分析后,她从治疗固定一体化骨伤科外固定板的角度出发,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开展主题科创项目。计划书出现问题便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进行打磨,沟通团队协作内容、查资料、做分析、咨询作为骨科医生的父亲的建议,一切以解决问题为方向,通宵达旦地工作。星光不负赶路人,焦欣怡最终申请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带领团队成功结题,并荣获第十五届iCAN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一等奖。

进入大四,焦欣怡在老师推荐的杂志上注意到一则征稿是关于治疗糖尿病的非传统疗法,这与她之前跟进的一个项目不谋而合。但杂志需要一篇全英文论文,而英语却是焦欣怡的一大短板。面对必需的医学知识和专有名词,焦欣怡只能循序渐进,先在老师和师哥的指导下,规划好自己的论文大纲,然后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翻译好需要使用的专业知识,在网上自学数据分析后,再将自己的话语利用正确的语法逐句译成英语。历时五个月的打磨推敲,论文终于定稿。六个月后,这篇SCI论文得以发表。而在这篇文章的背后,是焦欣怡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坚守。坚守梦想 做守护健康的使者研究和临床工作都需要真实严谨的数据支撑,就要做各种各样的实验,免不了要跟小白鼠打交道,这也让很多初次接触的女生望而生畏。但胆大的焦欣怡却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格外珍惜每一节实验课,“我真的非常喜欢实验课,自己动手操作的感觉让我觉得距离成为医生又近了一步。”焦欣怡说。

除了实验课的经验积累,焦欣怡从大一寒暑假便开始参加医院见习。在学校小学期见习期间和“两段式”学习期间,她先后进入济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部分科室进行临床见习,得到了将储备的理论知识投入实践的机会。在第一次见习中,通过与患者的沟通,焦欣怡直观地感受到了课本知识与现实病情的差异性,也让她更加体悟到如何将知识和实践更好地融合运用。为了提高自己与病人的沟通能力,焦欣怡在实习期间不放过任何与患者交流的机会,她会在老师的指导下为病人做心电图,仔细询问患者感受,认真学习老师的讲解与诊疗方法,逐步提升专业能力。

在我校附属医院肿瘤科见习时,焦欣怡第一次亲历病人的死亡。“在听到陪护说病人已没有反应之后,老师立刻带着我和几名护士冲了过去。”在确定病人无意识后,医生立刻安排救治,取心电监护仪、量血压、注射肾上腺素、多巴胺,但抢救多时未能成功。最终在征求家属的意见后,放弃了胸部按压。也是这次,焦欣怡见证了每一位医生护士为挽救一条生命而付出的努力,也见证了一条生命的逝去。“那种复杂的心情让我至今铭记。”从那一刻起,她更懂得努力学习的意义,更感受到了身上的重担,“作为医生,职责就是治病救人。我希望自己从医后,能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在早期控制住病情,延缓病人的生命,让他们在生活质量上得到提升。让我的职责变得更有意义。”对于焦欣怡来说,成为临床医生是她一以贯之努力的方向,那一刻,这个方向无比清晰明了。

由于成绩优异,焦欣怡提早获得了复旦大学的推免资格。但是考虑到推免专业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实践专业性相差较大,焦欣怡毅然决然选择了放弃,孤注一掷,全身心准备北京协和医院的面试。有志者事竟成,最终焦欣怡获得了北京协和医院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研究生资格,伴随着坚定不移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焦欣怡在成为临床医生的道路上昂首阔步。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一路走来,焦欣怡竭尽全力尽中医学子之责,勤学善思;未来,她将会在中西医临床的道路上深耕不辍,不忘来时的初衷,昼夜兼行,孜孜不倦,将梦想化为信仰,在从医之路上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