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团工作 >> 学团活动 >> 正文

学子风采|传道岐黄 逐梦远航 ——记六代中医世家传人、中医学院2021级新生王嵩川

发布时间:2021-10-22 | 作者:山东中医药大学报 | 阅读次数:

传道岐黄逐梦远航

———记六代中医世家传人、中医学院2021级新生王嵩川

伏羲九针神农药,岐黄问对天下传,六代中医人,赓续的医路源远流长。在我校今年录取的新生中,有这样一位来自山东临沂的男生,出生于中医世家,深受中医药文化熏陶,他就是我校中医学院2021级新生王嵩川。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心中承载着五代中医人的寄托,他接过中医传承的重担,踏入扁鹊故里,踏进了山东中医药大学的大门,开始了人生的新一段征程。

氤氲药香,中医少年初长成

幼时王嵩川闻到最多的味道便是中药的味道,很多人可能闻不惯中药苦涩的味道,但对于王嵩川而言,中药的味道很好闻,中药味就是家的味道。儿时的王嵩川跟着母亲学习煎药,后来承担起了家里煎药的重任,从一开始用电饭煲煎药到后来的自动化机器,从一开始煎药的瞻前顾后到后来的得心应手,王嵩川见证了煎药方式的变化,氤氲药香也伴随着王嵩川的成长。有一段时间,王嵩川的哥哥掉发严重,头顶秃了一大片,母亲就给他开方喝中药,哥哥吃了一段时间后,发量慢慢变多了。王嵩川在耳濡目染中愈发惊叹于中药的神奇,原来一碗碗看似平淡无的药汤,却发挥着治病救人的重要作用。

“百草皆可入药”,当他看到那一味味生活中常见的药材时,也深切地体会到了中医文化源远流长。王嵩川会根据母亲的嘱咐去采集一些非饮片用药,令他印象深刻的便是紫苏这味药了。紫苏在农村的田间地头十分常见,但对于年幼的王嵩川来说,从一大片草丛中寻找出紫苏并不容易,尽管母亲在家中已经仔细地向他描述了紫苏的形态,他还是经常将另一种长得非常像紫苏的植物误带回家。母亲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是拿起一株紫苏让王嵩川细细观察,手把手地教他辨别紫苏与其他杂草的不同,从那以后,万草丛中只需一眼,他便可以精准地认出紫苏,再也没有采错过。在一次次的实践中,王嵩川有关中药的框架逐渐构建起来,少年的探索与求知欲逐渐被激发,中医的知识与血脉也正在悄然传承。

耳濡目染,中医文化代代传

王嵩川家中医底蕴深厚,在家族五代中医人中,曾祖父王焕先生是那个真正把家族中医名声立起来的人。祖孙二人虽然未曾谋面,但通过长辈们口耳相传的一件件事迹,曾祖父的形象在王嵩川的心中逐渐清晰明朗起来。王焕先生最喜欢用的一味中药是大黄,在他开的数以万计的药方中,总能发现大黄的身影,他一年所用大黄数量几乎占到兰陵县所有中医一年所用大黄的数量的80%以上,甚至被当地医界称为“大黄先生”。因善用大黄,兰陵县的一名中医专门为其写了一篇题为《王焕先生为什么要用大黄》的文章。

王焕先生一生都致力于中医事业,甚至在病床上也从未停下医人治病的脚步。当时有一位患者因难受孕苦苦治疗未果,便寻到了王焕先生处。通过病床前的细心问诊,银针渡人,王焕先生用了3剂少腹逐瘀汤加艾附、大黄后,患者下腹疼痛的现象明显好转,次月该患者便成功受孕。

王嵩川小时候家中曾来过一位老人,交谈后得知,早年曾祖父曾医治好他多年的顽疾,老人心里一直感谢王嵩川曾祖父的救命之恩,许多年来从未停止寻找王焕老先生后代。后来,经多方打听,千寻万找来到了王嵩川家中。谈起曾祖父,老人激动得几欲下跪。王嵩川被曾祖父的医术深深触动:原来治病行医、救死扶伤如此神圣。作为家族中传承中医文化的第六代子孙,王嵩川深感自己有责任将家族的中医传统与精神传承下去。

承前辈余韵,展中医风华

王嵩川的父母都是中医,他们的言传身教更加直接地影响着王嵩川的成长。平日里父母在给患者诊治时,王嵩川就在旁边听着,来到学校后的他再次听到“病因、病理”这类的词汇时,便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尽管母亲不是科班出身,不会把脉,但她通过问诊给病人治病,效果也十分显著。在王嵩川的记忆里,母亲每天似乎就那么几件事情:跟着网课学习、看病、锻炼身体。一百多页的笔记本,家中已存了数十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母亲学习时的心得体会。母亲认真专注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王嵩川,让他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加扎实、坚定。在与父亲交流时,父亲常教导王嵩川,像《黄帝内经》《伤寒》等中医古籍要全部背下来,做到烂熟于心,“学中医是一辈子的事情,要活到老学到老。”

在王嵩川的家中挂有这样一幅书法:“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王嵩川通过在家中医堂观察以及倾听长辈们的行医经历发现,医生在问诊时的多数时间都用来倾听,并不会针对病情外的事发表过多的言论。这也让王嵩川从小养成了沉稳淡然的处事态度,为其钻研学术、传承经典打下基础。王嵩川认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并不应只为养家糊口而工作,更要有一颗救死扶伤的心,以后他将以一名中医人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我不能辜负家里五代中医人的期望,必须要把中医学好。”

百年光阴,六代人的中医时光被镌刻在悠悠岁月里。薪火相传,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医知识,更是那份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炽热的真诚;承岐黄之道,矢志不渝,承载的不仅仅是中医文化,更是为之努力的坚定与执着。相信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会为王嵩川的中医梦添砖加瓦,让中医的种子在温暖的土壤里生根发芽,最终长成参天大树,赓续岐黄传薪火,筑梦青春启征程。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