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中医学专业创办于1958年,经过60余年的建设,目前是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教学综合改革、卓越医师、三全育人试点专业,山东省“双一流”学科核心专业。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临床基地1个、国家重点专科9个、国家实验教学中心1个,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励。
我校中医学专业在设立之初,即汇聚了刘惠民(曾作为毛泽东主席的保健医生,多次为毛泽东、周恩来及其他中央、省市领导人保健)、周凤梧、李克绍、徐国仟、周次清、张珍玉、刘献琳、张灿玾、张志远等老一代名医、名师。为传承名医名师学术思想,我们建设了国家级和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我校曾在中医学专业内创办了全国唯一的“少年班”,组建“传统中医班”、“扁鹊班”、“全科医学班”等教改试点班,取得了丰富的改革经验,探索了中医人才多元化培养新途径,得到国家主管部门及专业领域的高度认可。
专业秉承“以思维促能力,以传承促发展”教育理念,以社会和行业发展要求为导向,以中医学优势学科为支撑,传齐鲁文化之风,开儒医培养之源,将中医学专业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专业,培养适应新时期医养健康产业岗位需求的传承创新型中医人才。
中医学专业负责人
武继彪
武继彪: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教授,卫生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中医学专业八年制
🔹学 历:研究生
🔹学 制:八年
🔹授予学位:第一阶段授予医学学士学位、第二阶段授予医学硕士学位。
该专业学生前5年完成本科阶段的课程学习与临床实习,后3年进行临床各科轮转和专科学习,并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硕士学位的培养。毕业后除可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证及硕士研究生毕业证、硕士学位证外,同时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中医拔尖人才,在某一专业领域具备较为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与技能的高级中医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伤寒论选读、金匮要略选读、温病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针灸学、中医骨伤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等。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中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医学院校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疗行政管理等工作。
中医学专业五年制
🔹学 历:本科
🔹学 制:五年
🔹授予学位:医学学士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与职业素养,较为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较为系统的中医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较强的中医思维与临床实践能力,较强的传承能力与创新精神;掌握相应的科学方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最终达到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能够从事中医医疗以及预防、保健、康复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中医人才。
🔹主要课程: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内经选读、金匮要略、伤寒论选读、温病学、针灸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正常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内科学等。
🔹就业去向:主要在各级中医院及综合性医院、中医科研机构、医学院校等单位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和医疗行政管理等工作。
实践活动
同学参加识药活动
实践课堂
模拟查房
杏林繁星志愿服务队
专业逐渐形成了追求卓越的质量文化,涌现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高思华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执业医师通过率、毕业生就业率等呈持续增长态势。
中医学专业圆满通过教育部专业认证,专家认为我校传承、双创、实践等领域特色做法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作用。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视察了传统班,高度赞扬了我校中医人才培养实践。
我校传承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改革实践被《人民日报》专刊报道,《中国教育报》《中国中医药报》设专刊介绍我校中医人才培养经验,《中国青年报》《齐鲁晚报》《健康报》《大众日报》及中国教育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济南电视台等媒体连续报道。